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车载Mini LED 渐升温 新能源车企率先“上车”!

车载Mini LED 渐升温 新能源车企率先“上车”

时间:2025-07-08 09:57:41 来源:打抱不平网 作者:焦点 阅读:440次

来源:华夏时报

见习记者 丁琦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建平 北京报道

目前,上车Mini LED技术热度正在逐渐升温。车载除电子消费领域外,升温车载Mini LED俨然成了另一大应用领域。新能先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源车汽车市场开始回暖,企率下游车载显示屏也随之增长。上车数据显示,车载车载显示屏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升温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新能先10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源车

业内观点认为,企率车用市场将成为Mini LED的上车新增长点。据预测,车载车载Mini LED规模将从2023年开始放量,升温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50万片,年复合成长率高达159%。

车载应用将是未来主战场

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里程碑,推动汽车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离不开车载显示。近年来汽车车载显示向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迈进,车规级别的Mini LED屏幕不但从汽车中控台走向了全车的交互显示,更是从车内走向了车外。这也表明车载显示技术已经迎来了多元化时代。

据记者了解,从最传统的LCD液晶显示屏到最先进的OLED显示技术,对于汽车的屏幕设计而言,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而比较各类技术路线来看,Micro LED面板显示技术难度过高,目前并没有搭载该技术的量产车型。而OLED技术深耕多年仍未解决烧屏的问题,且OLED材料激发的光源亮度、使用寿命普遍偏低,阻碍了OLED屏幕在车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而作为对传统LCD背光源的一种升级,Mini LED背光在显示性能方面兼具OLED与LCD的优势,具有寿命长、不烧屏等特点。副总裁王江波表示,随着Mini LED芯片技术趋向成熟,Mini LED也将逐步导入车用显示。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白皮书》中的数据,车载Mini LED量产机型将在2023年开始形成规模出货,成为Mini LED背光产品发展的第三极。在消费电子行业持续低迷的今天,车载的应用无疑是为Mini LED技术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Mini LED作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于2021年进入商用元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中,京东方、深天马、TCL华星、、华灿光电、、、晶科电子、、晶台股份、、、、等多家企业均有布局车用Mini LED背光技术。

表示,中长期来看,Mini LED料将受益工艺成熟及成本下降(预计三年内年降幅在15%-20%)持续向中高端领域渗透,有望迎来爆发期,预计至2024年Mini背光车载显示器的渗透率有望高达10%。

指出,随汽车智能网联化的持续推进,Mini LED背光显示具备性能和成本的相对竞争优势,未来有望持续提升在车载屏的渗透率。

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持

据记者了解,热衷于让Mini LED屏幕“上车”的车企中,新能源汽车占据了大多席位。

正如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在积极追求更高显示效果以及数字化仪表显示趋势的刺激下,Mini LED背光也将优先在新能源车上被广泛搭载”。

目前多家车企宣布其车载显示屏中应用了Mini LED背光技术,包括理想L9(将Mini LED技术应用在了配合HUD抬头显示设计的安全驾驶交互屏上)、蔚来ET7(搭载了京东方10.2英寸HDR Mini LED背光数字仪表)、凯迪拉克LYRIQ(由群创光电供应33英寸环幕式Mini LED背光超视网膜屏),以及第三代荣威RX5、飞凡R7等。

事实上,造车新势力的比拼点覆盖各个方面,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渗透,车载屏幕作为人车交互的主要媒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车规级别的Mini LED背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在车内中控导航、仪表盘以及汽车的内部氛围、外部照明等方面均有体现。在汽车科技感与智能化方面,车载屏幕作为主要的呈现形式也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虽然 Mini LED的性能最佳,但也面临技术挑战,且成本高昂,因此短期难以实现大规模商用化量产。

TMT证劵分析师阮泽林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惠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以及下游市场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上游已经成为投资重点。目前来看,国内外头部企业均在上游获取了高额投融资,根据上游头部企业公布的公告来看都已在争先建厂以及扩建生产项,这将有利于Mini LED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稳定供应链的供给及成本的不断控制。”

“从车企和供应链的关系来看,大部分Mini LED显示屏幕导入车载应用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验证,其中包含产品推广、验证阶段、成本甚至是行业标准等多个问题亟待解决。从未来的供应链周期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成本会随之降低。”张翔表示。

随着供应商纷纷推出车载显示产品,未来显示技术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可以看出,一个从百亿到千亿的市场正在不断崛起,这也将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中国平安独家承保央视卡塔尔报道团 打造体育产业保障体系
  • 财务总监不敢签财报,福成股份报警后,签了
  • 北京农商银行数据中心相关聚集性疫情发展总体平稳
  • Manner咖啡回应“工资打折”,称言论不实已报案
  • 延安苹果为什么这么红
  • 崔娃这毒舌太准……白宫春晚真成“毒窝”?
  • 保时捷,犯众怒!
  • 致善生物业绩大爆发,研发费用率却持续下滑
推荐内容
  • 第6家!又有中小基金公司股东年内增资输血
  • 美元指数飙至近20年高位:高通胀何以走出强美元,对全球影响几何
  • A股一指数惊现9连阳!央行最新表态,透露重大信号!这个风险不容忽视
  • 全国秋粮收购结束 收购总量3705亿斤
  • 外交部回应韩剧在中国播放:对同韩方人文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
  • 紧急通知!这些地方实行交通管制!下班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