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私募债券策略年内收益达9.92% 28只产品翻倍!

私募债券策略年内收益达9.92% 28只产品翻倍

时间:2025-07-07 22:30:12 来源:打抱不平网 作者:百科 阅读:451次

中国基金报记者任子青

今年以来,私募收益受宽松的债券货币政策以及避险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私募债券策略表现相对稳定,策略产品年内平均收益率领先于其他策略,年内有28只债券基金实现业绩翻倍。翻倍对此,私募收益业内人士指出,债券今年出现的策略产品多只“翻倍基”多为高收益债策略,通过专业的年内信用挖掘与风险定价,可以取得相对确定性的翻倍非对称性收益机会。

私募债券策略领跑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私募收益今年以来有业绩记录的债券19232只私募证券产品整体收益为-6.57%,其中,策略产品债券策略延续稳定表现,年内在五大策略中领跑;有业绩记录的翻倍1058只债券私募年内整体收益为9.92%,其中,794只实现正收益,占比为75.05%。无论是整体收益,还是正收益产品占比,债券策略均大幅领先。

合晟资产表示,在疫情反弹和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冲击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受海外俄乌冲突等黑天鹅事件冲击和美联储加息影响,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出现较大回调。国内利率债受益于国内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低于预期的经济增长表现较好。同时,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对信用的吸纳能力下降,银行理财、基金等配置资金缺资产严重,呈现一定程度的资产荒,城投债以及资源类国企为代表的信用债利差持续压缩,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

明毅基金总经理李元丰称,债券市场规模大且资产类型丰富,整体上呈现低风险、低波动、收益相对稳定的特征。私募债券策略的基金管理人在货币市场工具、利率债、各类信用债、高收益债券、可转债、可交债以及各类利率和信用衍生品等债券市场品种之间进行配置和轮动,是可以实现相对稳定收益的。

此外,今年以来的私募债券策略还呈现出业绩首尾相差大、不同管理规模的私募业绩分化大等特点。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表示,债券策略私募基金今年整体表现良好,但收益的首尾差较大,甚至显著高于股票策略的首尾差。细分来看,债券策略又可以分为纯债策略、强债策略和债券复合三大子策略,其中,纯债策略私募于今年表现最佳,实现正收益的私募占比超过八成,整体平均收益也超过其他两大子策略。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组长谢首鹏指出,今年私募债券策略类产品整体表现不俗,但不同规模的私募管理人,业绩呈现分化状态。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管理人业绩表现低于规模在10亿元~50亿元、10亿元以下管理人的平均业绩。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资金量较为充裕,债券资产的收益率普遍降低,规模较大的管理人面临的资产欠配压力更大,而规模较小的一些管理人在策略上更加灵活。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也表示,在利率快速下行的大环境下,债券市场迎来牛市,债券策略今年表现较好。具体而言,纯债收益率较往年有所下降;固收增强策略分化较大,主要跟“+”的部分有关;高收益债策略波动加大,在承担较大风险的前提下,收益还是相对可观的。

28只债券产品业绩翻倍

多为高收益债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债券私募产品还出现不少“翻倍基”。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存续的5411只私募债券基金产品中,共有28只产品实现年内业绩翻倍。

“目前市场上可以做到业绩翻倍的债券类基金一般会通过配置高收益债、大类资产配置、权益资产增强等策略增厚产品的收益。”谢首鹏说。

在李元丰看来,今年以来出现的多只“翻倍基”多为高收益债策略。目前国内高收益债市场初具规模,高收益债券的市场价格反应充分,偏好高收益债券的投资需求旺盛,私募债券策略的基金管理人基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通过专业的信用挖掘与风险定价,可以取得相对确定性的非对称性收益机会,一些规模不大的高收益债券基金是可以实现“翻倍收益”的。

万柏投资总经理范强华也认为,“翻倍基”的出现主要是源于今年投资高收益债的产品越来越多,资金来源也越来越丰富。这也充分考验投资经理的眼光和魄力,能否把握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辨别哪些是机会哪些是陷阱。

据谢首鹏观察,今年以来,高收益债策略主要配置的方向有三个:一是选择收益率较高的城投债,二是尚未出现逾期或是已经逾期但部分展期的地产债券,三是一些被市场错杀的民企产业债标的。

除了高收益债策略外,还有部分私募通过参与地产债、信用债及可转债等择优配置。

竹润投资表示,近两年地产行业大危机同时也带来了大机会,把握地产债券价格波动机会,深入挖掘地产ABS及信用债的投资机会,今年带来不少翻倍的投资机会。

友山私募基金指出,信用事件发酵使得部分信用资产被错误定价,一些私募基金抓住了错误定价的机会,通过把握债券的信用利差来获取收益,实现“翻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合晟资产指出,信用债领域存在分化,今年债务展期的地产开发企业数量激增,相关债券也出现较大跌幅,因此不能抱着赌一把翻倍的心态盲目乐观,仍然要把功夫做扎实,持续稳定地为客户创造收益。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违规推介第三方指导客户交易 华安期货一员工收警示函
  • 前海联合基金:稳经济政策逐步出台,市场信心有所修复
  • 对标高通第二代骁龙8 三星下一代旗舰Soc Exynos 2300曝光
  • 北京:暂缓恢复餐饮机构堂食,暂缓中小学、幼儿园返校
  • 长城汽车11月22日斥资约2.34亿港元回购2354.45万股
  • 中小银行持续回归本源实现稳健经营
  • 外媒:美国一季度GDP萎缩 企业向消费者转嫁高成本
  • 按剧本演的!长阳大涨,油价一举刷新2个月高点
推荐内容
  • 四川成都市:围绕重点环节 畅通物资供应
  • 中央商场董事长祝珺:安徽罗森鲜食工厂投产后 门店要有200家左右才能盈亏平衡
  • 视频|一波流量涌入视频号,线上演唱会靠什么赚钱?
  • 山东重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助推高质量发展
  • 中国糖业协会:关于停办2022/23全国食糖产销大会的通知
  • 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立案调查